五十路视频在线观看_一级毛片久久久_久青青在线观看视频国产_亚洲精品主播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男人天堂久久_性中国美女FREE18一19

2010卷保定年鑒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方志館 > 數字方志 > 年鑒 > 2010卷保定年鑒 > 正文

農業

更新時間:2012-06-29 10:31:00點擊次數:432720次

綜述

農業·綜述

   2009年全市農業工作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中心任務和“突出抓發展、重點抓項目、持續保穩定”工作主基調,以現代經營管理理念謀劃農業、以發展工業的理念抓農業,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為總目標,落實國家惠農政策,打造高效綠色基地,發展食品加工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構建高效低碳大生態,農林牧漁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到451.0億元和265.5億元,分別增長4.9%和4.75%;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82元(不含市區),比上年增長8%。強化責任,周密組織,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全市累計發放直補資金75876萬元,良種補貼18269萬元、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9525萬元,惠及225萬戶、885萬人。申報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共有2180個村,申報財政獎補項目2180個,共申請獎補資金9948.1萬元。將110個省級新民居建設示范村全部列入重點獎補范圍,按村民籌資總額1∶2給予獎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產權面積1214.7萬畝。推進糧食基地建設,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單產首次突破400公斤,創歷史新高,總產達到559.4萬噸,連續七年獲得豐收;糧油等大宗農產品播種面積、總產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蔬菜總產783.4萬噸,比上年增長1.66%,初步形成十大特色蔬菜區域種植基地。泌乳奶牛規模養殖比例達到100%,畜產品產量大幅增加。優質特色林果業實現果品產量110萬噸,產值18億元,完成果樹結構調整15萬畝,初步形成6大果品基地。以打造綠色食品加工供應基地為目標,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303.4億元,增長11.8%,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0.1%,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大水系水源工程建設效果初顯,國慶節前夕清水入市目標順利實現。南水北調工程京石段應急供水順利實現,天津干線征遷已全部完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新增中央投資5億多元,總投資占全省新增項目總投資的1/6。11個縣(市、區)基本完成了基層技術推廣體系改革任務,進一步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推進了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全市重點動物疫病免疫率常年保持100%,合格率在80%以上,全年沒有重大動物疫情發生。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建設日趨規范、完善和發展。圍繞低碳城市,大力發展林業生態建設。全市完成農田林網植樹500萬株,全年未發生森林火災,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治,取得了多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孫盛林)

 

種植業

農業·種植業

【保定市農業局】保定市農業局是主管全市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市政府工作部門,負責研究制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農業產業政策;指導監督農業產業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組織建設;落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指導監督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預測并發布農業各產業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情況和農村經濟信息;負責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內設辦公室、勞動人事處、計劃財務處、農業處、科技教育處、農村合作經濟管理處、農機管理處、市場信息處8個職能處(室)、15個局屬事業單位。全系統干部職工752人,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61人,其中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18人,副高職66人,中職55人,初職以下24人。

【概況】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中心任務,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推進“五個農業”(安全農業、節約農業、特色農業、循環農業和開放農業)建設,全市農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799.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1362.4萬畝,總產559.4萬噸,單產411公斤,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均居河北省第一位,總產約占全國糧食總產的1%強。其中小麥播種面積580.9萬畝,總產228.2萬噸,單產393公斤,播種面積、總產均居河北省第一位;玉米播種面積679萬畝,總產300萬噸,單產442公斤,播種面積、總產均居河北省第一位。蔬菜(含瓜類)種植面積238.3萬畝,總產880.7萬噸,面積、總產均居全省第三位,在北京市場占有率達15%左右。共有16項工作受到省農業廳和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表彰。

【農業種植結構更趨合理】近抓適應性調整,遠抓戰略性調整,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糧經比75:25,年內發展優質專用小麥410萬畝、優質專用玉米570萬畝。全市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更新面積達到210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區域特色產業不斷壯大,面積達到250萬畝,蘆筍、麻山藥、食用菌等新興特色產業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增長極。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開展高毒農藥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行動,圍繞重點品種,在重點季節、重點地區集中開展農資市場的拉網式檢查,嚴肅查處大案要案,確保源頭凈化。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54萬人次,檢查企業1.29萬個次,整頓市場123個次,受理舉報案件143件,全市立案141起,其中市局立案19起,查繳高毒農藥580公斤,查處其它違法農資328.8噸,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3200多萬元。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全市無公害環評面積211.68萬畝;新增和復審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0個,新增認證無公害農產品8個,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49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4個。加強市、縣、市場(基地)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網絡建設,健全檢測隊伍,完善檢測手段,提高監測能力。唐縣、定興和涿州三個農產品綜合質檢站項目已開工建設,全市已建成2個具有常規檢測能力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和20個具有快速檢測農藥殘留能力的縣級質量檢測機構,基本上覆蓋主要農產品生產區域。全市共檢測農產品樣品3721個,其中市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抽檢690個,農藥殘留合格率達到99.27%;對認定基地和認證產品進行了全覆蓋檢測,認證產品的農藥殘留合格率達100%。

【農業循環經濟快速發展】圍繞“節本增效”和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全市新建沼氣池48852戶,沼氣池保有量達到39.5萬余戶,普及率達到17.6%;年產沼氣11850萬立方米,實現經濟效益5.14億元,受益人口158萬。在清苑、淶水等七縣(市)選取22個試驗、示范點,分別在小麥、玉米、蔬菜、棉花、谷子和甘薯六種作物上進行抗旱保水劑試驗、示范,不斷提高農業用水生產率。全市共落實小麥、蔬菜節水面積325萬畝和40萬畝。引導農民“科學、經濟、環保”用肥,提高科學施肥技術的到位率、覆蓋率和肥料利用率。全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58萬畝,免費為農民測試化驗土壤樣品3.51萬個;平均每畝較常規施肥增產22.5公斤,新增糧食總產17萬噸,節肥總量達到6.1萬噸,總增效益1.6億元。在推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技術基礎上,探索棉花等秸稈利用新途徑,拓寬食用菌生產、秸稈氣化、秸稈堆漚等秸稈綜合利用渠道,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全市秸稈綜合利用面積1081萬畝,其中小麥、玉米秸稈還田面積分別達到537萬畝和544.3萬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

【農業生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建立糧食作物綠色防控示范區22個,面積1.1萬畝;蔬菜綠色防控示范區22個,面積0.88萬畝。重點抓了小麥白粉病、吸漿蟲、蝗蟲、草地螟等重大病蟲害防治,對遷飛性、流行性病蟲害實行了聯防聯控。發布病蟲情報76期,測報準確率達到92%,小麥、玉米、花生和蔬菜等重大病測報準確率高達95%以上;防治病蟲草害1243畝次,完成蝗區生態控制改造2.9萬畝,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開展“百、千、萬”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民培訓教育,把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市場信息交到農民手中。全市下基層技術人員達到2903人次,舉辦培訓班9741場次,培訓農民55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78萬余份。加大以“兩晚”、節水高效、玉米“一調五改”等重點技術的推廣力度,推廣“優質專用小麥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和“優質玉米品種和高產配套栽培技術”項目,優質專用小麥推廣面積發展到480萬畝,優質專用玉米配套技術推廣達到了360萬畝。在農作物生長關鍵時期,組織糧食、蔬菜等專家顧問組進行田間考察,提出管理指導意見,并通過電視、報紙、農業信息網絡、手機短信等形式指導全市農業生產。有11個縣(市)基本完成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任務,共建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86個。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迅速發展】依“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推動農超對接、專家進社、輔導員進社工作開展,多個優質糧食生產、農機、蔬菜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帶、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大幅提高。全市經工商部門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050個,入社農戶達到2.3萬戶,各類農產品營業額突破6億元;推薦評選省級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社27個,市級示范社26個。

【農民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全市良種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實現全覆蓋。落實良種補貼14072萬元,覆蓋農作物1388.1萬畝;落實農機具補貼9585.59萬元,新增農機具9628臺,受惠農戶近9500戶。鄉鎮為重點,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培育土地流轉載體。開展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創造土地承包經營權公平、公開、公正交易市場環境,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創造有利條件。通過采取轉包、轉讓、互換、入股等形式,流轉面積已達57.4萬畝,占農村土地總面積的5%,其中,轉包24.96萬畝,轉讓1.25萬畝,互換12.1萬畝,出租13.4萬畝,股份合作2.14萬畝,以其他形式流轉3.54萬畝。強化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機制,處理涉農負擔各類案件,規范面向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各種行政性收費行為。開展涉農負擔專項治理活動,落實減輕農民負擔“四項制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落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集體收益分配等各項政策,加強對農村資產和財務審計,特別是對村干部依法進行了在任和離任審計。全市共接待農民群眾來訪200余人次,調解、處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的糾紛44起,查處涉農違規收費300多萬元。對全市2600多個村進行了財務審計,審計金額高達2.69億元,查處違法違紀金額252萬元。

局長呂先

副局長王賀鵬郭太保

鄭繼陸張鳳洋

總農藝師劉洪勛

紀檢組長杜長安

(張志剛)


 

農業機械

農業·農業機械

【概況】全市農機總動力已達1140萬千瓦,比上年增加42萬千瓦,同比增長3.82%。平均每畝耕地擁有農機動力101千瓦,比上年增加4千瓦,受農機購置補貼拉動,大中型拖拉機呈快速增長趨勢,保有量達到2.34萬臺,比上年增加0.17萬臺;小型拖拉機保有量14.06萬臺,比上年減少0.35萬臺;聯合收獲機械達到13074臺,增加583臺,增長4.67%,其中小麥收割機12128臺,比上年增加361臺;玉米收獲機達到946臺,增長30.66%。與此同時,配套農機具也呈增長之勢,大中型配套農機具增長3.8%,配套比1:1.63。農機原值達到60億元,比上年增加3億元,增長5.26%。

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585.59萬元,其中:中央補貼資金9346.617萬元,省級資金178.937萬元,市級補貼資金50萬元,縣級補貼資金10萬元,共補貼各類機具9628臺,受惠農戶達9500余戶。

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農機總量大幅增長,農機化新技術廣泛應用推廣,農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具向動力大型化、作業系列化、功能復合化的方向發展,促進了全市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優化和農機化水平的提高。小麥生產和玉米播種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小麥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了96%、97%、95%;玉米機播率達到82%,玉米機收面積105萬畝,較上年增長65.7%,玉米機收率達到15.46%,玉米機收創歷史最好水平;秸稈還田作業穩步推進,全市共完成小麥機械化秸稈還田474萬畝,玉米機械化秸稈還田350萬畝,鐵路沿線和高速公路兩側重點區域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了75%以上,有效地緩解了焚燒秸稈問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農機裝備不斷發展,農機作業服務領域逐步拓寬,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大田向設施農業、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全面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2009年,全市共組織3000多臺小麥收割機赴河南等地進行跨區作業,異地作業面積135萬畝,為農民創收5500多萬元。

(張志剛)

 

林業

農業·林業

【保定市林業局】保定市林業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林業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全市林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負責國家林業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負責組織指導全市造林綠化工作,負責全市的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及監測工作,負責全市林業科研及技術推廣工作。局內部設辦公室、植樹造林處、果樹蠶桑花卉管理處、森林資源管理處、發展計劃與資金管理處、林業工程項目綜合辦公室六個職能處室,局直屬事業單位12個。

【概況】全市完成造林60.2萬畝(含封山),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0.33%;義務植樹完成1433.5萬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2.4%,創造了歷史新高。2009年共獲得各級表彰15項,其中:省林業系統表彰四項,分別是:林業統計報表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林業宣傳工作考核第二名、全省林業執法年先進集體、河北省參加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突出貢獻獎”;市級各種表彰11項:分別是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市軍隊轉業安置工作先進單位、保定市國慶安保工作先進集體、市長專線電話和市長短信平臺工作先進單位、市安全生產工作監督管理先進單位、“安全生產月”優秀組織單位、上報市委信息工作先進單位、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直機關游泳比賽優秀組織獎、市級部門預算編制先進單位。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戰略構想】國家森林城市是我國對一個城市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最高評價,最具權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態建設水平。按照“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綠化理念,確立西部山區生態屏障建設、城區森林體系建設、鄉鎮村屯綠色家園建設、平原農田林網建設、水系凈水護堤林建設、綠色廊道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等八大城市森林建設。中共市委書記宋太平、市長于群在《保定日報》發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態保定》署名文章,號召全市人民投身于造林綠化的宏偉事業,為建設生態保定、和諧保定、山水宜居保定貢獻力量,并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把造林綠化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造林綠化目標責任制,強化措施,真抓實干。落實全國造林綠化工作會議和全省林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宋太平書記、于群市長和李國英副市長對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做出重要批示,5月5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意見》。先后在望都縣和淶源縣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平原林業工作現場會和山區林業工作現場會,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為全市的工作重點之一。初步完成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規劃綱要、考核辦法、宣傳方案的編制和草擬工作。

【森林資源管護得到新加強】各級全力落實森林防火工作責任制,加強防火隊伍建設,九個山區縣全部完成防火專業隊伍的人員編制、器材配備、處置預案,年內,全市未發生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為O。配合國家、省林業局完成林木采伐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工作。制定《關于改革平原商品用材林采伐管理的實施意見》和《保定市征收森林植被恢復建設費實施辦法》。完成28萬畝國家重點公益林申報工作。爭取完成12家國家、省級濕地公園的材料組織和申報工作。完成國家重點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及經營加工利用產品審核并上報12家,非國家和省重點的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及經營加工利用產品的審批174家。完成森林凈增量考核工作,全市2009年度森林凈增量面積為17593.6592公頃,占國土面積的0.79%,達到了年增長目標,森林覆蓋率增至19.27%。防治作業223萬畝次,其中完成地面防治美國白蛾140萬畝次,飛防37萬畝,收購美國白蛾蟲蛹1142公斤,誘殺成蟲13.4萬頭,釋放周氏嚙小蜂7億頭,落實防治資金2928萬元。全市森林病蟲害成災率為4‰,無公害防治率達85%,測報準確率達85%,種苗產地檢疫率96%,完成了省下達的防治目標,實現了“一降三提高”;美國白蛾防治工作重點防控區有蟲株率0.070%,經濟用材林有蟲株率0.583%,村莊四旁林有蟲株率3.524%,全部超額完成既定指標。山區九縣全部建立了森林公安局,并全部納入政法專項編制,執法力量得到加強。年內查處各類涉林案件200多起,罰款500多萬元,100多人受到處罰。先后組織38名新增林業執法人員參加省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組織24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參加國家林業局組織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及其產品經營利用行政許可培訓。對新成立的白溝白洋淀經濟社會發展局林業工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接待群眾來電來訪及林業法律、法規咨詢300多起,處理行政復議1起,調解林地、林權糾紛4起。

【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淶水、易縣、唐縣、定興、雄縣、阜平、淶源七縣按時完成森林資源流轉中心組建并掛牌工作。滿城、曲陽兩縣率先行動,運作森林資源流轉中心建設,現已掛牌運行。全市流轉林地65宗,面積3.651萬畝,流轉金額5510萬元。辦理林權抵押貸款23宗,面積348.95萬畝,貸款金額3539萬元,林改配套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河北省電視臺,《中國綠色時報》相繼報道市和淶水縣、滿城縣、易縣、定興縣建立森林資源流轉中心的經驗做法,省林業局林改辦給予充分肯定。

【科技興林取得新突破】在完成易縣和安國兩縣(市)11個基層林業站建設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完成了淶水、望都兩縣15個基層林業站建設開展林業科技“16推”,推廣先進技術12項,面積63萬畝。完成《城市立體綠化及屋頂造綠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的實施、《薄皮核桃栽培技術規范示范點》項目的實施和《黃桃優質豐產模式化栽培》示范點項目的申請工作。在山區縣推廣輕基質容器育苗和容器苗造林,容器苗樹種增加到10多個。滿城、阜平、淶源等縣利用食用菌殘料、蛭石、腐葉土(由雜草、樹葉、園土混合腐熟后待用)等混配而成的輕基質進行容器育苗,取得了較好效果。順平縣、滿城進行毛黃櫨、五角楓容器育苗,實現常規樹種向景觀樹種的延伸。阜平縣完成大規格容器育苗10萬株。容器苗造林占全市山區縣工程造林總任務的90%以上,成活率由原來的40%提高到80%以上。加強無公害果品安全生產監管,完成果品抽樣214個,合格率99%;果品基地認定10萬畝(阜平棗樹)。

【林業產業呈現良好態勢】完成保定西部淺山丘陵區果品產業帶規劃,全年新發展果品標準化出口創匯基地7.5萬畝,新增花卉面積1500畝,完成果樹樹體改造25萬畝,完成澆水面積141.1萬畝,施肥面積達到172.3萬畝,其中有機肥施入量占到用肥總量的74%,生草覆蓋面積13.3萬畝。完成阜平10萬畝大棗示范區四期工程建設。“三優”蘋果栽培模式、大棗烘干房建造技術推廣面積不斷擴大。全年實現果品產量115萬噸,銷售收入突破23億元,出口果品1.2萬噸,創匯3299萬美元,均創歷史新高。匯源冀中分公司擴建、北京盛芳園公司落戶徐水、喜之郎公司定興建廠、百豐公司萬噸氣調保鮮庫建設、亞林板業升級改造等項目的完工,帶動了全市林業產業發展。全市擁有現代化選果線9條,果品分級處理能力達到11.5萬噸,儲藏能力達到8.25萬噸,果品加工率超過21%,產業化經營率超過56%。果品協會增至59個,經紀人隊伍擴大到6300余名。全年123個果品抽樣,合格率99.9%。年內爭取國家項目2個,省級財政項目9個,總計資金1700多萬元,居全省第二位。

【林業宣傳再上新臺階】全市建護林宣傳碑牌620多個,在要道路口書寫宣傳標語8400余條,印發宣傳資料3萬多份。協調媒體,廣泛宣傳林業法規、政策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相關知識,定期播放防火警示和公益廣告。以頂級域名在互聯網開通“保定林業”網站,更新網頁圖片100余幅,刊載保定林業動態新聞105條、林業調研文章21篇。在市以上媒體發表林業建設信息200多篇,其中在省以上媒體登載60余篇。被國家和省局林業網采用90余條,林業宣傳工作受到省局通報表彰。

局長姜明慧

副局長荀志惠盧富強

曹聽爾(1~6月)

王立加(1~4月)

陳飛

田景梅(4月任)

紀檢組長臧思良(黨組成員)

森林公安局局長

李忠琦(黨組成員)

森林公安局政委張建華

(韓忠禮)

 

畜牧水產業

農業·畜牧水產業

【保定市畜牧水產局】保定市畜牧水產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畜牧水產業的直屬事業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國家畜牧水產法律法規并監督執行。擬定并落實全市畜牧水產業發展規劃、政策;負責全市重大畜牧水產業建設項目的立項、初審和申報工作。制定全市畜牧水產業科技普及、培訓、技術引進、推廣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監督實施;組織科研課題的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制定全市畜牧水產養殖品種繁育和改良規劃;指導生產、繁育和推廣畜牧水產良種工作。負責全市動物防疫、檢疫、醫政、藥政、藥檢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負責全市草地資源保護、建設、開發、利用的組織實施工作,制定草地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開發的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計劃,指導全市草原防火工作。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種畜禽管理條例》、《國務院獸藥管理條例》、《國務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國務院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務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河北省動物防疫條例》、《河北省種畜禽管理條例》、《河北省漁業管理條例》、《河北省漁業船舶檢驗條例》、《農業部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8部法律、9部法規和40多項規章的監督執行。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概況】2009年,全市共完成肉類總產59.06萬噸,禽蛋總產37.08萬噸,奶59.93萬噸,水產品5萬噸,與去年相比分別增長3.97%、基本持平、4.17%和持平;生豬存欄404.61萬頭,出欄616.23萬頭,同比分別增長7.3%和10%;家禽存欄4091.52萬只,出欄4704.95萬只,同比分別增長1.5%和4.4%;羊存欄217.22萬只,出欄214.91萬只,分別增長9.9%和4.5%;牛存欄41.56萬頭、出欄26.68萬頭,分別增長1.8%和0.5%,其中奶牛存欄23.37.萬頭,同比增長2.7%,較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增長32.6%。畜牧水產業總產值171.5億元,同比增長6.3%,占大農業總產值的比重38.3%,比上年增加0.5個百分點。同時,規模養殖勢頭強勁,全市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1233個,比08年增加179個;存欄萬只以上蛋雞場424個,增加67個;年出欄萬只以上的肉雞場432個,增加157個;存欄50頭以上的奶牛場663個,增加175個。生豬飼養量居全省第二位,肉羊飼養量居全省第三位、奶牛和蛋雞飼養量居全省第四位。

年內有12項工作任務目標列入2009年市政府工作報告,為近年來最多的一年。畜牧業發展、重點動物疫病防治、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特色水產養殖等整體工作和奶業規范與發展、動物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爭取與落實、鄉鎮獸醫站建設、政務信息與宣傳、獸藥飼料專項整治等單項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所承擔的12項政府工作報告落實事項,全部在10月底前完成。

【工作亮點增多】完成全省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演練承辦任務,省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市政府辦公廳專門發出通報表彰。年內新建和擴建小區(場)新增欄位大大超過了106975個欄位的規劃任務,新增欄位已完全滿足散養奶牛入區集中養殖需要,是全省第一個實現泌乳奶牛100%規模養殖的市。在日報、晚報等平面媒體刊登文章20多篇。畜牧水產信息網每天點擊量超過300次,政務信息工作獲全市“優勝單位”。

【加強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開展“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等8項專項整治行動,層層簽訂動物產品質量監管工作責任狀,與養殖加工企業簽訂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質量責任體系和監管工作體系。

局長郝俊愿

副局長賈志清劉學軍

李學忠王連卿

紀檢組長陳殿恒

總工程師趙東崗

(季曉明)

 

中小企業

農業·中小企業

【保定市中小企業局】是市政府主管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職能部門,承擔全市民營經濟規劃、協調、監管、服務職能。設7個處、室。

【概況】2009年,實施“一個戰略(催生、助長、扶強)”,推進“兩大工程(企業成長、素質提升)”,市民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1164.3億元,同比增長11.07%;上繳稅金70.2億元,同比增長15.63%。截至年底民營企業達20988家,年內新增605家,完成增加值597.4億元,同比增長13.62%。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個數新增122家,達到1320家。全年共完成增加值245.2億元,同比增長21.27%,高出全市民營經濟平均水平10.2個百分點。巨力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5億元;長城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69億元。容城縣來福燈泡有限公司投資2.3億元,開發生產新型車燈,已投產。沃克有限公司投資9900萬元,新上食品加工項目,7月投產。徐水縣搶抓“中國電谷”建設機遇,謀劃一批大項目。巨力集團投資10億元新建太陽能發電項目,投資1.9億元新建風電材料生產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其中,風電材料生產項目10月份投產。企業在產品結構調整上謀求大的發展,賽賽爾有限公司引進消化法國技術,開發出超級石油物碳檢波器和數字石油物碳檢波器,該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三利集團調整發展戰略,新上羊絨針織產品,向高端、終端產品延伸,在高陽紡織行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采礦業4433家,企業全部開工生產,共完成增加值32.4億元、稅金5.7億元,同比增長12.89%和29.55%。農產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184.2億、稅金8.65億元,同比增長45.77%和38.02%。電力、信息傳輸、商務服務業到年末主要經濟指標均達到一倍以上的增長,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94.07%,上繳稅金增長317.15%。

【推動全民創業和發展民營經濟】2月,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牽頭組織對全市所有縣(市、區)和38個市直部門進行了全面考核。制定出臺《保定市推動全民創業和發展民營經濟考核辦法》、《推動全民創業工作考核細則》、《保定市2008年推動全民創業工作考核方案》等文件,規范考核內容、方法和程序。對全體考核組人員進行了動員和培訓,并組織了模擬考核。采取“聽、查、問、看、核”考核方法,考核后,市創業辦進行綜合匯總和評定。下發《關于08年推動全民創業工作實績突出單位的表彰決定》。市農工委、市財政局、市中小企業局等10個市直部門和淶源、曲陽、定州等8個縣(市)入列,市委、市政府對受獎市直部門和縣(市)分別獎勵3萬元和10萬元。

【融資擔保機構發展迅速】全市已建立擔保機構42家,資本金總額達到9.2億元,形成45億元以上的擔保能力。制訂市級國有控股、產權多元化擔保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方案,組織開展增資擴股工作,落實市財政增資4300萬元,社會募股意向達5800萬元。與人行、銀監局制定出臺《關于加強銀、保機構合作的指導意見》,代市政府起草《關于加快融資擔保機構建設的意見》。全市擔保機構已為企業提供擔保5278筆,擔保總額4.3億元,其中市擔保中心與建行、農行、農發行、城市商業銀行建立合作關系,累計擔保資本金1.5億元。

【創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對已建成的26個創業輔導基地逐個明確補項內容和標準。培育和樹立省、市級8個示范基地。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工作,列入了市人大常委會對政府八項重點評議工作之一,22個縣(市)中,17個縣(市)新增50畝專項用地得到省批示,另外5個正在組卷報批。全市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共完成資金投入3.4億元,建筑面積完成40.24萬平方米,新吸納入駐企業610戶,安置就業人員1.5萬人。

【產業集群工作有序發展】重點加強對產業集群實施科學規劃和管理。組織河北大學、河北農大等駐保高校專家教授組成評審委員會,對10億元以上重點產業集群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逐個論證。已完成容城服裝、博蠡橡膠機帶、望都辣椒等產業集群規劃論證工作。曲陽雕刻、易縣易水硯等產業集群已完成了規劃編制,正在廣泛征求專家學者的意見。對產業集群“一會四中心”(行業協會、技術研發中心、檢測中心、信息中心、培訓中心)服務平臺建設加大支持力度,增強集群內企業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高陽紡織、容城服裝、白溝箱包等10個年營業收入2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參加全省重點產業集群評審。到年底,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達24個,其中50億元以上7個。集群內聚積企業及加工戶28446個,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同比增長20%。

【成長型企業幫扶成效明顯】組織對市級100家成長型企業篩選調整,全面推行“雙幫扶”活動,54個市直部門與成長型企業對口幫扶成效較為明顯,為76家企業解決發展難題189項。篩選51家高成長性企業進行掛牌保護。到年底,市級成長性企業完成增加值3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20 %以上。

【人才服務工作成績突出】組織實施民營企業“百千萬”人才培訓工程。即:組織百名企業家參加為期一年半的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進行高層次系統化培訓,組織千名企業家進行短期培訓,組織萬名企業家進行遠程教育培訓。對已安裝清華大學遠程教育系統的單位,繼續進行完善設備。建立清華遠程教育培訓基地35個,8萬多人次進行了收看。以保定機電技工學校為依托,成立“保定市中小企業技能人才培訓中心”,開設專業技術培訓,短期培訓。在定州、容城、高陽等縣(市)舉辦“名家講壇”,2160名企業經營者參加了培訓。通過會議交流,專場招聘,網上招聘,為中小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搭建雙向選擇平臺。組織中小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參加了清華大學“高級經營管理”培訓班,組織中小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職業生涯培訓等7次培訓講座。3月,會同河北農業大學、市人事局、共青團保定市委、市民營企業家協會等單位在河北農大舉辦了“保定市2009年大中專畢業生春季人才招聘會暨高校就業創業論壇”,共吸引616家招聘單位和3萬多名來自保定及其他地區的高校畢業生參會,提供就業崗位8400多個,達成就業意向3100個。

黨組書記

局長葛大壯

黨組成員

副局長許西嶺李曙慧

紀檢組長劉建麗

(黨保榮)

(編輯:admi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州市| 汉寿县| 吐鲁番市| 濮阳县| 岳普湖县| 调兵山市| 敖汉旗| 宁陕县| 株洲市| 田阳县| 社旗县| 开江县| 盘山县| 昌都县| 大兴区| 东台市| 麻城市| 收藏| 龙口市| 西和县| 武夷山市| 攀枝花市| 宣化县| 扶风县| 宽城| 吴川市| 九龙县| 云龙县| 天等县| 泌阳县| 林西县| 元氏县| 吐鲁番市| 体育| 顺昌县| 信阳市| 息烽县| 黔西县| 黄梅县| 胶州市|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