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都兵焚
明崇禎十一年(1638),清兵分三路南下攻明。10月7日,清兵圍攻慶都城,慶都軍民拼死抵抗。7日城陷,清兵入城燒殺搶掠,全城灰沙昧日,居民號哭震野。縣令與官吏都慘死于刀兵之下,有的一家三族均不得免。清兵屠殺搶掠之后又舉火焚燒縣城,城中一片火海,大火數日不息,慶都城遭受空前劫難。9日,清兵撤離。城中百姓有幸免于清兵殺害者,在出逃途中卻又為明總兵王璞部卒截獲斬殺以冒功領賞,縣內農戶十不存一,史稱“慶都兵焚”。
南堽子慘案
南堽子村位于望都縣城南10公里,抗日戰爭時期村中有居民110戶,500余人。1938年農歷正月十六日,駐王京火車站日偽軍100余人突然包圍南堽子。日偽軍拂曉進村,一邊燒殺搶掠,一邊圈圍村民。奔逃者多慘遭殺害。村民張小貴夫婦和兩個孩子被扔進大火中活活燒死。村民百余人被圈至村中空地,日軍架起機槍,逼問誰拆過鐵道、割過電線,無人應答。日軍頭目一揮手,機槍瘋狂向人群掃射,人們倒在血泊中,日軍又用刺刀撥翻尸體,補刺尚未斷氣者。日落時日軍撤離,全村尸橫遍地,火光沖天,殘垣斷壁,滿目凄涼,村民被慘殺84人;燒毀房屋500間,糧財毀損無數,煙火月余未熄。
柳陀慘案
1940年4月5日,中共望都五區區委在柳陀村召開干部會議。會后,部分干部留在柳陀村未走,被特務告密。翌日,日軍駐望都火車站村上中隊及警備隊340人由特務隊長耿朝然帶路,突然包圍柳陀村。區干部許生春、胡世輝、賈文進等突圍不成,全村干部群眾被圈圍在村口石橋邊。日寇、漢奸逼問誰是共產黨員,誰是區干部,全村人無一吭聲。胡世輝、賈文進及村婦救會主任王新子、自衛隊員劉文林等被拉出人群毒打,胡世輝還被裝進麻袋里狠摔,但無一人屈服。下午,日軍抓了34名干部群眾,攜帶搶劫的財物逃回縣城。34名干部群眾被關押期間,日偽軍對他們施盡了酷刑,但無一人屈服。
4月16日,柳陀村被捕的29名干部群眾(男15人,女14人)與其他被捕的30人共59人被押赴沈莊村西柏樹墳刑場。他們被砍掉頭顱,或卸掉四肢、剖開胸腹,二名孕婦還被挑出胎兒。法西斯暴行令人發指。柳陀慘案發生一個月后,望都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全縣500多人參加的追悼大會。三分區、四專署領導人在講話中高度贊揚了烈士們的民族氣節和犧牲精神,并向全區發出向英雄烈士們學習的號召,晉察冀邊區詩人邵子南寫出了《五十九個殉難者》歌曲,歌詞編入小學課本,烈士英名傳遍了晉察冀邊區。
望都縣城解放
1946年9月,人民解放軍晉察冀獨立一旅根據上級切斷國民黨軍隊鐵路運輸線的部署,于27日到達縣境,準備攻克望都縣城。當時縣城駐有國民黨保安警察一大隊兩個中隊,還鄉團兩個中隊,共630人,配備機槍、擲彈筒,火力較強。解放軍攻城指揮部設在小西堤村。由一團擔任主攻。三分區五團攻打火車站,二團攻擊八里莊、十里鋪之敵。縣大隊民兵400人配合。9月29日晚9時戰斗打響。主攻團組成兩個連的突擊隊在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向城西北角發起攻擊。敵居高臨下,憑借有利地形頑抗。解放軍指戰員奮勇沖殺,但因城高,敵人火力猛,登城失利。戰至30日拂曉,解放軍傷亡百余人,指揮部下令暫停攻擊。經過指揮部研究,決定佯攻城西北,組織突擊隊主攻南門。次日11時,一團五連爆破組把炸藥運至南城門,一聲巨響,南門被炸開缺口。突擊排長帶隊員們在煙幕中登上城墻,打退了敵人的兩次反撲。團主力突入城內將敵分割圍殲,守敵大部被殲。敵縣長及保安大隊長見勢率殘敵狼狽而逃,10月1日望都縣城宣告解放。
我軍實行機動作戰的方針,于10月29日撤出縣城,縣城被國民黨保安隊第三團占領,構筑工事,企圖堅守。1947年1月,晉察冀野戰軍四縱隊第十旅奉命切斷平漢路,再次解放望都縣城。十旅旅長邱蔚、政委傅崇碧于19日率部進入縣城附近并冒雪觀察地形,決定由所部二十八團攻擊西北角,三十團攻擊西南角,旅直屬野炮、迫擊炮配屬兩團。21日拂曉,攻擊令下達,解放軍以猛烈炮火轟擊守軍陣地。稍后,二十八團、三十團組成突擊隊從兩個方向發起沖鋒。當時護城河水未凍成冰,突擊隊員奮身跳入水中強渡上岸向敵陣地進攻。因敵反擊炮火猛烈,第一次沖鋒未果。下午4時再次發起沖擊,二十八團九連首先突破敵防線,突入城內。隨后三十團亦突破西南防線,全城展開激烈巷戰,敵陣地被逐個攻破,守敵大部被殲。敵團長趙曉晨率殘敵連夜逃出,至滿城縣郎村被我地方部隊截擊全殲。自此,望都縣城回到人民手中。
1963年抗洪
1963年8月3日至9日,望都縣發生了有水文記載以來的特大暴雨,降水量達1101毫米。最大洪峰量3450立方米/秒,徑流量達6.26億立方米(含客水),平地水深0.6~2.3米,個別地方達3米。從8月4日起,隨著雨勢加大,望都縣各河流河水猛漲。九龍河、運糧河河堤出現決口。縣委、縣政府指示各公社各大隊組織搶險隊,組織群眾轉移到高地,以保人身安全。8月6日,洪水遍布全縣,村村被水包圍。縣委召開緊急擴大會議部署抗洪搶險。在縣委書記丁光甫、縣長馬國慶的帶領下,100多名機關干部組成16個搶險小組,連夜涉水趕赴水情嚴重的公社大隊,組織群眾搶險。全縣扎木筏600只進行救護。8月7日,縣委向中央及地委發急電呼救,空軍派飛機投下橡皮舟、食品、藥品等救援物資,使數萬群眾在危難中遇救脫險。至8月9日,雨量減小,水位下降,全縣基本脫離險情。
此次洪水全縣因災死亡33人,傷1640人,房屋倒塌141573間,莊稼絕收2/3以上,經濟損失總值約5930萬元。在望都人民遭受巨大災難時,全國各地和人民解放軍給予了有力支援。全國支援的物資包括糧食1455萬斤,棉花4萬斤,布42萬尺及其他大量生活物資。水災后,望都人民奮起自救,重建家園。首先解決了災后生活和人員安置問題。在全縣干部群眾共同努力下,全縣沒有餓死、凍死一人,度過了難關。其后做出全面規劃,恢復生產,大搞水利建設和農田基本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