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戰爭
北宋雍熙三年(986)五月,宋將曹彬棄涿州南撤,被遼兵追殺,敗至拒馬河,余眾奔高陽,又被遼兵擊殺數萬,棄戈甲如山丘。十二月,遼兵入瀛州,陷宋軍于重圍,高陽關守將楊重進力戰身亡。宋軍也曾在高陽多次大破遼兵。
李小洲起義
清順治六年(1649)六月,高陽縣野王村李小洲聚萬人起義,反抗清朝統治,舉兵由東西兩門夾攻縣城,知縣祖大成被義軍炮火震死,起義軍攻克縣城。未久,清兵來剿,起義失敗。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與高陽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高陽人李煜瀛去法國留學,進修生物與哲學,特別關注對大豆的研究。法國人喜歡喝牛奶,但供不應求,可用豆漿代之。光緒三十三年(1907),李煜瀛回國,在其好友、老同盟會會員段子均的幫助下,在高陽布里村開辦了“豆腐訓練班”,共辦三期,培養數十名技工赴法做工,其中大多數為高陽人,故此,高陽被稱作“華工之鄉”。宣統元年(1909)李煜瀛在巴黎成立了“中國豆腐公司”,生產牛奶替代品——豆漿及豆腐、豆腐干、豆腐絲等,生意興隆。公司生產的豆腐制品曾參加萬國食品展覽,在歐洲享有盛名。李煜瀛的行動受到了同盟會成員孫文、蔡元培、吳玉章、吳稚暉等的贊揚,針對華工文化程度低、心理閉塞的現狀,李煜瀛提出了“勤于做工,儉以求學”的主張,開辦了“巴黎豆腐公司夜?!保?912年后成立“留法儉學會”,提出了“改良社會,首在教育,欲輸世界科學智識于東亞,必以留學泰西為要圖?!钡恼沃鲝?,并提出“今共和初立,欲造成新社會,新國民,更非留學莫濟,而尤以民氣民質先進之國為宜”。1917年,李煜瀛、段子均在布里村豆腐公司訓練班的基礎上,成立“留法工藝學?!?,這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最早的一所工藝學校,共辦三期,培養赴法留學生200余人,其中第三期就有著名的“南方班”。毛澤東曾親赴保定送蔡和森、向警予、顏昌頤、唐鐸等來布里村讀書,學習法語,為赴法勤工儉學做準備,蔡和森學習法語并兼任教員。為籌辦新校舍,李煜瀛請梅蘭芳、韓世昌、侯益隆、姜妙香等名伶在北京江西會館進行募捐義演,籌得大洋1700元,并出售彩票,建窯燒磚,監工馬寶來積勞成疾病故,眾多村民和社會名流同心襄助,才使得留法工藝學校辦成了一所集國文、法語、幾何制圖、做工、體育等課程為一體的現代新式學堂,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李煜瀛還和高陽籍的同盟會員、教育家王國光一起開辦了保定育德中學勤工儉學預備班。培養了李富春、賀果等一大批留法勤工儉學青年學生。
韓世昌率高陽昆曲戲班東渡日本
1928年,昆曲名家韓世昌率高陽河西村昆曲演員侯瑞春、馬鳳彩、侯建亭、馬祥麟等東渡日本演出昆曲,這是當年開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重大事件,曾轟動一時,與梅蘭芳赴美、赴日演出同為戲曲藝術界影響深遠的文化盛事。在日本期間,韓世昌等人先后在東京、大阪等地演出《牡丹亭》、《鬧學》、《刺虎》等昆曲經典劇目,受到了日本民眾的熱烈歡迎,提高了昆曲在國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向日本民眾展示了中國藝術的魅力,促進了兩國人民的了解和文化交流。此次演出歷時40余天,奠定了韓世昌在昆曲藝術界的地位,提升了高陽昆曲的藝術品味和舞臺形象。
高蠡暴動
1932年8月,在中共河北省委、保屬特委的直接領導下,在高陽、蠡縣一帶發動了大規模農民暴動。暴動組織者為省委軍委書記湘農、保屬特委書記黎亞克等人。8月27日在湘農、宋洛曙領導下開始暴動,隊伍發展到300余人,槍120支,參加群眾幾千人。8月30日攻占了高陽北辛莊國民黨公安分局,成立了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和中國北方最早的蘇維埃政權。部隊打土豪、分田地,開倉分糧,動搖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根基,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抗日游擊軍(紅三角軍)建立
1937年9月,紅軍團長孟慶山受毛澤東囑托來到高陽、安新一帶,組建抗日武裝。在中共地方黨委的協助下,組建了抗日游擊軍獨立團,佩戴紅三角,始稱“紅三角軍”。后部隊發展很快,組建了10路武裝,號稱10萬人的抗日部隊。抗日游擊軍成為一支英勇善戰,屢挫日本侵略軍的冀中人民子弟兵,開創了冀中抗日游擊戰新局面,后與呂正操率領的人民自衛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為建設、鞏固冀中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呂正操率部攻占高陽
1937年10月,呂正操揮師北上抗日,進入高陽境內。當時盤踞高陽縣城的是冀東殷汝耕自治政府的一股保安隊200來人,號稱一個團,團長殷松山,經談判,殷松山拒絕呂部入城。10月31日,呂正操下令攻城,在地方黨組織配合下,經過激烈戰斗,一舉攻占高陽縣城,活捉殷松山,經公審后槍斃。戰斗中,呂部營長、共產黨員紀振雄犧牲。此后,呂正操率領的人民自衛軍(后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在冀中這片土地上不斷發展壯大,高陽也成為堅強的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一二○師進駐高陽
1939年1月,賀龍率八路軍一二○師一部進駐高陽,初駐惠伯口村(時屬高陽),后在河西村建立司令部,指揮進行了一系列戰斗,八路軍一二○師在冀中高陽中一帶打擊日本侵略軍,并極大地發展壯大了抗日隊伍,一二○師由來高陽時的6000多人,發展到2萬余人。當時白求恩大夫也隨后方醫院來到高陽,為八路軍傷員療傷。
于八戰斗
1938年1月15日,人民自衛軍二團團部和二營進駐高陽縣南于八村,三營進駐北于八。16日拂曉,駐高陽日軍出動百余人,利用夜幕掩護前來偷襲。人民自衛軍在蠡縣抗日游擊隊及人民群眾的參戰和配合下,激戰一天,殲滅日軍一個中隊,擊斃自中隊長旱川丹治大尉以下116人,俘虜數十人,繳機槍一挺,擲彈筒一個,步槍70余支。是抗日軍隊在高陽縣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
粉碎日寇“新國民運動”
從1943年8月開始,日軍在高陽、任丘兩縣進行“新國民運動突擊示范”,強行推行“反共誓約”,企圖以此征服民眾,使八路軍失去群眾基礎。在長達7個月的時間里,高陽有230名抗日干部群眾被殺害,近萬名青壯年被關押在縣城,7天不許吃喝,有25名群眾被活活餓死,日軍四處突擊檢查、大肆燒殺搶掠。我抗日武裝為鞏固抗日政權,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多次出擊,打擊敵人,主動作戰數十次,粉碎了日軍“竭水捕魚”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