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路视频在线观看_一级毛片久久久_久青青在线观看视频国产_亚洲精品主播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男人天堂久久_性中国美女FREE18一19

保定讀本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方志館 > 數字方志 > 地情文獻 > 保定讀本 > 正文

第十章 “學生城”的由來 前承“北洋”后啟“黃埔”——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更新時間:2020-02-03 11:03:28點擊次數:509600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源頭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的北洋行營將弁學堂。歷經北洋速成武備學堂、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官學堂、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幾個階段。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1912年更名陸軍大學遷往北京,同年袁世凱在原址成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晚清直隸總督夏駐天津,冬駐保定。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正值八國聯軍駐扎在天津,而《辛丑條約》又規定天津周圍20里不允許中國軍隊駐守,袁世凱只好把直隸總督衙門常設在保定。袁世凱到直隸后急切地要編練北洋軍,而編練新式軍隊又需要新式軍事人才。這樣,他就以保定為基地發展軍事教育,近代軍事教育開始在保定崛起。

清末保定的軍事教育分為短訓、速成和正規三類,分別以北洋行營將弁學堂、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和保定軍官學堂為代表。

短訓期開辦的軍事學堂主要有北洋行營將弁學堂、練官營、參謀學堂、測繪學堂、陸軍師范學堂、軍醫學堂、馬醫學堂、軍械學堂、經理學堂、憲兵學堂、信號學堂等。其中北洋行營將弁學堂(又稱保定行營將弁學堂)創辦于光緒二十八年,堂址設于保定城內,隸屬北洋軍政司教練處。將弁學堂的辦學目的在于培訓舊軍中的將弁,以才識明敏、粗知大意、年富力強、并無嗜好,曾經帶兵者為合格。以8個月為一期,共辦4期,畢業學員545人,學員畢業成績優異者立即擢用。光緒三十年(1904年)八月,學堂停辦,并入北洋速成武備學堂。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開辦的北洋速成武備學堂,是一所大型軍事學堂,其規模相當于當時日本的士官學校,開始隸屬北洋軍政司教練處,教練處總辦馮國璋兼學堂總辦。初設時堂址在城內,為解決校舍問題,袁世凱動用各項公款,于光緒三十年在保定東關外建造了一所新校舍,當年十一月竣工。共計建造大小房屋537間,費銀220304兩。新校舍除占用一座關帝廟廟址外,還圈占了部分民田。

速成武備學堂學制兩年,共辦3期。除設步、馬、炮、工、輜重各科外,還設有師范、經理、軍械、日文、德文、英文、法文各班。學堂共培養各種軍事人才1412人,其中很多人受到袁世凱、馮國璋、段祺瑞的重用,成為北洋軍閥的骨干。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清廷改兵部為陸軍部,速成武備學堂劃歸陸軍部管轄,更名為陸軍速成學堂,段祺瑞任學堂督辦,鄭汝成任總辦,監督曲同豐,提調張鴻緒,聘有日本教習。學堂設有留學生預備班,學生在此學習后,經考察合格,才能派遣出國。蔣介石(原名蔣志清)便是讀預備班后留學日本的。陸軍速成學堂共辦兩期,第一期招生1000余名,第二期招生400多名。宣統元年(1909年),陸軍速成學堂與保定軍官學堂合并成為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成為該堂的速成科。

袁世凱不僅開辦陸軍小學堂和中學堂及各種速成學堂,而且開辦陸軍大學堂。陸軍大學堂為全國最高軍事學府,相當于日本的陸軍大學。當時,清廷多次申明,陸軍大學堂必須在京師開辦,而袁世凱為同清廷爭奪辦學權,為自己的北洋軍培養高級軍事人才,千方百計要將陸軍大學設于保定。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在保定設立陸軍大學的計劃變為事實。對此,清廷被迫做出讓步。保定軍官學堂初借原將弁學堂房屋開辦,同年六月遷往東關速成武備學堂址,兩堂分別辦學。軍官學堂以段祺瑞為督辦,趙理泰為監督,設速成、深造兩科。速成科一年半畢業,深造科學制3年。速成科學額4060人,學員主要從各武備學堂畢業生中考選;深造科學額5080人,學員從具有武備學堂畢業學歷,又當過兩年軍官的軍人中考選。軍官學堂按大學堂的標準招生,教育制度、教材,均仿效日本陸軍大學。軍官學堂共辦三期,培養了300余名高級軍事人才。第一期招生120人,主要為北洋各鎮選送。第二期120人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入學,宣統元年(1909年)畢業。第三期宣統元年(1909年)十一月入學。宣統三年(1911年)軍官學堂改稱陸軍預備大學堂,總辦改稱堂長,由張鴻逵充任。1912年,陸軍預備大學堂改名陸軍大學,遷往北京。

19122月,清帝下詔退位,清王朝宣告結束。213,袁世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陸軍大學遷京后,陸軍部決定在保定軍官學堂原址開辦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19121020正式開學。

陸軍軍官學校位于保定東郊,原址為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經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官學堂和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的不斷擴建,規模宏壯,設備完善。學校由本部、分校、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組成。本部占地190畝,分校占地100畝,大操場約850畝,靶場約350畝,合計約1500畝。本部坐北朝南,呈長方形,磚瓦結構建筑群,圍墻高大,林木環繞,外有溝壕環繞,氣象森嚴。正門建筑高大,面闊三間,門楣懸掛一幅黑漆巨匾,上書“陸軍軍官學校”六個金色大字,有石獅一對雄踞大門兩側。

本部分南北兩院。北院為生活區,建筑設施應有盡有。南院是學校的中樞和教學區,又分東、中、西三院。尚武堂位于中院中央,是全校最高建筑,也是學校中樞所在。門廳兩側有一副楹聯:

 

報國有志,束發從戎,莘莘學子濟斯望;

尚父陰符,武侯韜略,簡練揣摩成一廳。

 

尚武堂北有古柏兩株,橫木上懸一口大銅鐘,全校活動以鐘聲為號。教室、學員宿舍分設在東、西兩院。大操場位于學校西部和南部。中間靠北有演練庭一座,是進行檢閱的場所。東院是分校,位于學校東側,金莊村南,初為學生入伍期訓練場所,后為馬廄和庫房。靶場位于本部的東北側,與校本部隔金莊相望,為學員練習實彈射擊的場所(當地人稱“老炮檔”)。

學校設校長1人,教育長1人,校副官數人。下設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5個專科。各專科以下設學生連,每連設連長1人。連以下設排,每排設排長1人。

校長直屬陸軍部,總理全校一切事宜,由陸軍少將以上軍職人員充任。首任校長趙理泰,字康侯,安徽合肥人,天津武備學堂畢業;二任校長蔣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寧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后又留學于德國陸軍大學;三任校長曲同豐,字偉卿,山東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四任校長王汝賢,北京密云人,原系袁世凱馬弁,后升任第八師師長,北洋武備學堂畢業;五任校長楊祖德,山東臨清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六任校長賈德耀,安徽合肥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七任校長張鴻緒,天津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八任校長孫樹林,河北大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保定軍校學制三年。課程設置與教授方法參照日本和德國教育,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制定,課程主要有三大類,即學科、術科和外文,此外還有漢文、算學、衛生等普通課。軍事教材主要采用日本教材翻譯加工制定。學科分四大類,即戰術、兵器、地形及筑壘、交通。術科包括器械體操、刺槍、劈劍、馬術等。各類軍事教育課程由本校教官擔任,普通課程和外語是輔助教育,聘文職教員擔任。

19238月,由于軍閥混戰、經費無著等原因,隨著第九期學生的畢業,保定軍校宣告停辦。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辦學期間,有幾件事影響甚大。其中一件是校長蔣方震自戕事件。蔣方震執掌學校期間,要求嚴格,辦事認真,做事率先躬行,受到師生擁戴。蔣曾向陸軍部提出炮科增炮,騎科增馬,步、工、輜重兵科補充設備及改進教學內容的申請,他也曾向師生承諾改善辦學條件,但由于政界、軍界和學校派系斗爭嚴重,他的請求不能實現,他自責,覺得對不起國家和學生。一天早晨在操場集合學生,他發表講話,說校長對不起你們,沒有盡到責任。說了聲:立正不要動!便返回辦公室。隨即校長辦公室傳出一聲槍響。蔣方震自戕時被一位工役看到,慌忙中挪動了他的右手,子彈斜穿肺葉沒擊中心臟,沒能致命。為此學校鬧了一場風潮。

軍校自開辦至結束,歷時11年,共辦9期,培養各類軍事人才6553人。

對保定軍校,孫毅將軍題詞:“中國近代軍事將領的搖籃。”楊成武將軍曾說它“上承天津北洋,下開廣州黃埔,是對近代中國軍事教育影響深遠的一所值得紀念的學校”。1924年開辦的黃埔軍校,從校長蔣介石,到教育長鄧演達,教練部主任李濟深,教官錢大鈞、顧祝同、劉峙、陳誠、張治中、季方等,都是保定軍校(堂)走出的學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縱橫馳騁的軍界風云人物蔣方震、吳佩孚、蔣介石、葉挺、李濟深、張治中、陳誠、傅作義、鄧演達、白崇禧、趙博生、董振堂、陶峙岳、王以哲、蔣光鼐、唐生智、劉文島、張克俠、何基灃、劉文輝、鄧錫侯、楊杰、郝夢齡、吳克仁、孫傳芳、張群、顧祝同等,都曾是保定軍校的教師或學生。

(編輯:保定方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集贤县| 涟水县| 梨树县| 元朗区| 建始县| 深泽县| 田阳县| 营口市| 灌阳县| 高台县| 安平县| 通海县| 绍兴市| 松阳县| 布尔津县| 托克托县| 韶山市| 武平县| 元江| 富源县| 古田县| 石林| 丰都县| 开原市| 南康市| 蕲春县| 工布江达县| 富顺县| 罗定市| 明光市| 博爱县| 攀枝花市| 阿城市| 收藏| 鹿邑县| 扎囊县| 奈曼旗| 滁州市| 高邑县|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