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則(?~1048)涿州人。原為農民,逃荒至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賣身為牧羊人,后來應募到宋朝宣毅軍中當了一名小校,參加了彌勒教,利用彌勒教的傳說,傳布變革世道的輿論,并利用彌勒教和德州、齊州的士兵、農民取得了聯系,為起義精心部署,準備在慶歷八年(1048)新年元旦,乘官吏們慶賀新年之時,各地同時起兵,攻取河北。教徒潘方凈帶刀往見北京(今河北大名)留守賈昌朝,想迫其投降不成,于是提前在慶歷七年(1047)十一月冬至節發動起義。在州官們去天慶觀拜謁時,王則率起義士兵打開兵庫,奪得武器;打開監獄,釋放囚犯,逮捕了知州。
王則占領貝州城后,稱東平郡王,建國號安陽,年號得圣。以州吏張巒為宰相,卜吉為樞密使。城內起義的居民,在面部刺上“義軍破趙得勝”,表示推翻趙宋王朝的決心。起義極大地震動了宋王朝,宋仁宗派大軍圍攻貝州,起義軍突圍時,王則等被俘,押解到北宋京師(今河南開封)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