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1431~1503)字汝器,號靜庵。蠡縣北忠衛村人。明成化二年(1466)中進士,初授監察御史。當時,陜西科舉考試舞弊現象嚴重,劉禹受命蒞陜西監督科考,整肅選才秩序,到任后,趨利避害,革舊布新,重用公正清廉官員統掌“三法”,查處殉私舞弊的腐吏,深得民心,被任為蘇州知府。在蘇州任職期間,秉公辦事,嚴明執法,蘇州地區婦孺皆知,聲譽極佳。經吏部尚書舉薦,調任山西省左參政,分管澤、潞、遼、汾4州政事,當時這一帶很不安寧,饑民逃荒,盜匪四起,劉禹到任后一面緝拿盜匪,一面開倉放糧,安撫饑民,保一方平安。后升任福建省右布政,赴福建任職不足一年,奉旨遷為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國家的糧庫儲備。當時,南京地區積糧大戶囤積居奇,欺行霸市,低價收購,高價售出,很多饑民流離失所。劉禹到任后,下大力整治,對惡霸繩之以法,很得民心。他勤政數年,積勞成疾,明弘治六年(1493)辭官回家,沿途受到百姓和官員的熱情迎送,都贊賞他的清廉正氣。病逝后,進士、吏部郎中馮蘭(蠡縣大百尺村人)撰文,進士、四川道監察御史王凱(蠡縣東北寺村人)篆書,進士、余杭知縣冉繼志(蠡縣萬安村人)書丹,為其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