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路视频在线观看_一级毛片久久久_久青青在线观看视频国产_亚洲精品主播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男人天堂久久_性中国美女FREE18一19

歷史人物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市情概覽 > 人物長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歷史人物 > 正文

陳幼云

更新時間:2013-01-23 10:56:00點擊次數:16510次

陳幼云(1879~1909)原名陳兆雯,字幼云。蠡縣潘營村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春,考入保定直隸師范學堂。同年秋,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讀書。當時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國留日學界蓬勃高漲,陳幼云親歷其境,深受影響。翌年暑假返回鄉里,倡導和贊助創建鄉村小學近百所。光緒三十一年(1905)七月,孫中山在日本組織成立中國同盟會,陳幼云及時入盟,積極參與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的政治活動。

翌年冬,畢業于日本弘文學院,奉孫中山先生之命返國回到保定,組織中國同盟會河北分會。受聘于崇實中學,以教員身份,秘密發展同盟會會員,該校教員郝仲青、王秉嘉、郭瑞甫首先入會。后又在保定軍官學堂、師范學堂和其它高等學堂中發展同盟會會員,入會者80余人,劉仙洲、王虎臣、孫岳、何遂、商震等均于此時入會。

光緒三十三年(1907)夏,中國同盟會河北分會成立,公推陳兆雯為會長,自此以字幼云稱呼。清政府防范革命活動甚嚴,他唯恐日久事有泄露,宏志難以實現,離開崇實中學,聯合同盟會員靳東閣、王國光等13人借保定西關訥公祠公立高等小學堂之基,拓為中學,進行活動。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稟準督署立案,定名為保定育德中學。陳幼云為監督(校長)。全校教職員均為同盟會員,學校初創,百事待舉,幼云除總理校務外,同時講授物理、化學等學科。以育德中學為集會場所,聚集讀書青年,作為中國同盟會在保定活動的秘密據點;以“教育救國”為宗旨,使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充實民眾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計民生。他還注重與陸軍軍官學堂的學生往來,吸收各界富有革命思想的青年加入同盟會。

因常年勞累,身患肺病,于宣統元年(1909)三月回原籍修養,八月病逝。1936年,育德中學在校內修建“幼云堂”,堂室正面墻上鑲有陶瓷燒制的幼云肖像,下面是刻在漢白玉石上的《幼云堂記》碑文,撰寫著陳幼云生平事跡,供后人瞻仰。

 

(編輯:admin)
  • 上一篇:已經沒有了
  • 下一篇:已經沒有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湖县| 龙井市| 灵山县| 西畴县| 嘉荫县| 珠海市| 邢台市| 姚安县| 邢台市| 台中市| 安国市| 巴彦淖尔市| 繁昌县| 葫芦岛市| 个旧市| 安多县| 天津市| 鲁山县| 镇原县| 宁都县| 子长县| 肥乡县| 万荣县| 福清市| 武义县| 密山市| 巴林左旗| 额济纳旗| 上虞市| 汾西县| 富宁县| 进贤县| 祁连县| 南安市| 梁平县| 靖西县| 达州市| 唐海县| 叙永县| 荣昌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