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面將軍廟由淮軍公所東口、唐家胡同南口與興華路西口交匯處往南,是一條彎曲的小街,路長210米。過去這里曾有一座坐西面東的廟宇,先稱“鐵面五道廟”,后改稱“鐵面將軍廟”,故稱此街名為“鐵面將軍廟”。早年此街東側多是大小不等的水坑、洼地。往南向西可通希寺胡同,向東沿坑岸可行數百米,與東上坡的干草林、米家胡同、西關帝廟街等小街小巷相連。這片水坑又稱“西河坑”,是保定“三山不顯,四水不流”的四水之一。在歷史上都是長年積存雨水,可回灌、補給地下水的水坑,同時因這些水坑和濕地附近多栽有樹木、花卉,王占元在鐵面將軍廟南部原矮松園舊地重建起花園。1939年4月,日本侵略軍在鐵面將軍廟往西拐彎處的南邊(南城根北邊)洼地上,建立國際運輸株式會社營業所,壟斷保定市及各縣運輸業。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為國民黨保定綏靖公署“肅奸”委員會駐地。鐵面將軍廟最南端,便是如今仍保留原貌的一段古城墻。解放前稱這里為“南城根”,近年又有人稱做“老城根”。這座在宋城遺址上,利用元代土城基礎,明代改建成的磚城墻,歷史上曾起到軍防和防洪的重要作用。但愿僅存的這段古城墻能夠得以妥善保護,成為保定古城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