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山(1903~1927)高陽城關人。原籍清苑大莊村,其父經商,遷居高陽,占籍相府街。楊景山14歲升入縣高小,學業優異,與同學王錫疆、王重民并稱高陽學界“三杰”。1919年7月考入保定直隸第六中學。學業之余涉獵進步書刊,接觸新文化思潮。1921年,保定直系軍閥通緝革命青年王錫疆,王被迫棄學避入北平(今北京),楊景山感觸頗深,作《小草》詩以寄情:
操場邊的小草今日被踐踏,
明天的清晨又重新長出來,
得到陽光雨露將更加茁壯,
小草決不會因踐踏而死亡。
1922年春,在保定直隸六中組織“努力讀書會”,與進步同學共同研讀馬列主義書籍,探討社會問題,并參加“社會問題研究會”。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是年由王錫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受李大釗領導,從事革命活動。1924年協助李大釗組建國民黨北京市黨部。同年12月,中共北方區委成立,負責黨的組織工作。1925年兼任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遂與王錫疆、陳毅一道并肩戰斗,投入國民會議促進會的籌備工作。是年11月,全國開展反“關稅會議”運動,與李大釗等組織北京各界群眾舉行示威游行,遭反動軍警鎮壓,王錫疆不幸犧牲,楊景山掩埋了戰友的遺體,斗志更堅。
1926年3月18日,“大沽口事件”發生后,北京反動軍閥對請愿群眾血腥鎮壓,楊景山組織群眾疏散、撤退,不避危險,最后才撤離現場。奉系軍閥張作霖率軍隊入關,白色恐怖加劇,遂與李大釗等轉入地下工作。是年秋,任中共北方區委秘書、組織部長。1927年4月6日,張作霖下令搜查蘇聯駐北京大使館,逮捕了在此堅持秘密工作的李大釗、楊景山等共產黨人。在獄中,楊景山身遭非刑拷打,凜然不屈。4月28日,隨李大釗被害于絞刑架上。高陽縣城南關為其建有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