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松林(1885~1944)字月波,人稱老月。望都西陽邱村人。幼年喪父,曾入讀私塾,稍長到藥鋪當學徒。成年后務農兼作獸醫,間或給人治病,在當地小有名氣。育有二子二女,皆就學,平時教育以氣節為重,鼓勵他們接受革命思想,參加學生運動。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葛松林目睹日本侵略軍的殘暴行徑,深以國破家亡為憂。他毅然要求兒子們離家,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見兒子猶豫不走,便拿起棍子把他們趕出家門。兄弟倆西走山西,被國民黨軍隊擋了回來,后來聽說唐縣來了八路軍,二人又到唐縣,在八路軍負責人和望都工作團負責人的指示下回鄉組織抗日團體和抗日武裝。長子葛來斌組織了一支游擊隊,后被編入軍分區十一大隊。次子葛啟組織了望都縣路西抗日救國自衛委員會,后成為縣政府教育科長。葛松林還親自把兩個女兒葛純、葛偉送到唐縣城參加抗日工作,不久葛純、葛偉先后擔任了縣婦救會主任。葛松林舉家抗日,使日偽極為仇視。
1938年秋,日偽軍突然闖入西陽邱村包圍了他家。在鄉親們的掩護下,葛松林得以脫險,但他的妻子、兒媳及襁褓中的孫女都落入了敵手。為不影響子女工作,葛松林沒有告知他們。次子葛啟聞訊后趕到家里,葛松林見了生氣地說:“你回來干什么?家里有我,不用你們管,去干你們的事,不準在家里過夜。”葛啟只好含淚連夜返回。葛家三口人被押一年之久,經組織營救獲釋。
1940年葛松林得知長子來斌不安心在部隊而希望到地方工作時,便不顧年邁路遠,到部隊勸阻,使來斌深受感動。在百團大戰的淶靈戰役中,來斌頭部負重傷。葛松林趕到醫院看望護理,為兒子講“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激勵來斌戰勝傷痛,但終因傷勢過重,來斌不幸犧牲。葛松林忍住悲痛,將兒子運回家鄉安葬。他沒有告訴其他子女,怕影響他們的抗日工作。由于日偽的搜捕,葛松林已不能在家久住。于1943年隨子女到雁北地區,和當地軍民一道種地紡花,參加生產勞動。1944年病故于雁北。臨終前還囑托探望的同志做好抗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