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海(?~1938)俗名閻海如,出家后法名清華,別號恒海,又名空生。淶水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為第二期學生,與呂公望等為同學。在校時加入同盟會,參加革命活動,當過旅長。因感世事不可為而遁入空門,削發為僧,法號清華。1924年主持江南名剎宜興龍池山澄光寺,舉辦佛學研究社,潛心佛學,在江南佛教界名噪一時。1927年,天寧寺住持惟寬禪師禮請恒海為天寧寺西堂首座。
1937年冬,江南淪陷。恒海當時在揚州,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便走出禪房,返回龍池山,組織佛學研究社的青年學僧和逃難入山的愛國青年,成立了抗日游擊隊。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部委任恒海為蘇浙皖邊區游擊司令部參謀。恒海出謀獻策,事先在山頂林梢懸掛青天白日旗,誘日軍于深山密林中。日機誤認為是中國軍隊大本營,猛烈轟炸,日步兵死傷慘重。之后,日軍輕易不敢進山。恒海下山,在和橋一役受傷后,退入太湖,尋機襲敵。此時,馬跡山人民因受國民黨駐軍田文龍部騷擾,懇切要求恒海利用其聲望勸說田文龍改惡從善,參加抗日。恒海應人民請求,于1938年春來到馬跡山。日軍偵悉恒海入山,立即出動飛機3架、汽艇47艘、步兵1400余人,包圍、血洗馬跡山。恒海在奮勇抗擊日軍的戰斗中,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