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1920~2008)原名魏鴻杰,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1935年開始發表詩作,畢業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之初曾創作500行長詩《黃河行》(1939年7月正式在西安《國風日報》連載),通過歌頌黃河的雄渾壯美,表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性格,召喚人們投入保衛祖國的偉大戰斗。
1939年1月,隨八路軍總部前線記者團第一組到達晉察冀邊區,先后在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一團、一分區政治部、冀中軍區、晉察冀野戰軍從事宣傳教育工作,曾任宣傳教育干事、宣傳科長和團政委,并當選為晉察冀邊區文協常委、邊區詩會執行委員,是詩歌專業團體鐵流社的中堅之一。在《詩建設》、《詩戰線》和邊區其他報刊上發表《滹沱河》、《黃槐花飄落的時候》、《游擊隊部的夜》、《午夜圖》、《好夫妻歌》、《越過堡壘線》等大量抒情詩、敘事詩和街頭詩。出版街頭詩集《可不沾》,多人合集《給自衛軍》和《力量》中也收錄了他的一部分詩作。
在晉察冀邊區5年間,寫作并發表了敘事詩和抒情詩50余首,以及《晉察冀的大山》、《鋼板上的夢》、《清明寄》、《黎明風景》等長詩4部,使他成為晉察冀邊區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1950年底,赴朝鮮前線,和志愿軍一起生活、戰斗。回國后發表了一批文藝通訊,其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廣泛影響。1978年,創作完成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于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歷任《解放軍文藝》副總編、解放軍總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總政治部文藝處副處長、北京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北京部隊政治部文化部部長、《聶榮臻傳》寫作組組長,《中流》主編,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是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