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肅(1917~2004)原名方平。江蘇徐州人。1931年入徐州培心中學,接觸了教會音樂,并經常參加唱詩班的歌唱活動。“九一八”事變后,參加了反日愛國學生運動。1937年考入萬籟天領導的抗敵劇社,正式參加抗戰文藝工作。1938年2月,在雞公山秘密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5月參加北平(今北京)學生移動劇團,任歌詠指揮。同年10月到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音樂系第三期學習。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隨華北聯合大學開赴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擔任聯大音樂系教員。1940年5月任音樂系主任。一面在聯大從事音樂教學活動,培養戰地文藝人才,一面進行音樂創作活動。
盧肅在晉察冀邊區譜寫了一批抗戰歌曲,有《華北人民進行曲》、《五一紀念歌》、《晉察冀邊區藝術節歌》、《魯藝二周年述懷》、《春耕大合唱》、《平原大合唱》、《八路軍之歌》、《村選歌》、《群眾力量大如山》、《毛澤東之歌》、《槍口對外》、《護麥謠》、《推車上高山》、《晉察冀日報之歌》、《子弟兵戰歌》、《咱們莊稼漢》、《認真選舉》、《擁軍公約歌》、《送上一支光榮花》等,還有兒童歌曲《小指頭兒,大指頭兒》(又名《抗戰要團結》)、《滹沱河水嘩啦啦》,為崔嵬創作的活報劇《參加八路軍》續寫完成音樂,創作小歌劇《除夕》、《我愛八路軍》,弦樂四重奏《杏樹林紀事》等。
盧肅為牧虹編劇所譜曲的獨幕歌劇《團結就是力量》,1943年在邊區演出,劇終齊唱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受到熱烈歡迎。這支進行曲氣勢非凡,抒發出勢不可當、一往無前的強大力量,不僅在邊區傳唱,也很快傳至國統區和敵占區,成為革命軍民向敵人進行斗爭的戰歌。
1944年5月隨西戰團回延安。1949年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后,參與籌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歌劇團團長。1963年到東北,任沈陽音樂學院黨委書記。1976年底,調任遼寧省文化局局長,并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遼寧分會主席。1981年5月,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北京分會主席等職。多年任《音樂周報》主編。2001年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2004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