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采江(1893~1984)原名謝長樞,曾用名謝庚辰,筆名子波、子兮。定興城內四街人。1917年考入直隸保定第二師范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5月22日保定學生聯合會召開成立大會,發表《宣言》,謝采江以二師學生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宣言》的起草工作。事后校方將謝采江開除學籍,保定育德中學校長王國光深知謝采江的為人與才華,便以不收學費等優惠條件答應他在育德中學插班學習。
1920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鄧中夏到保定育德中學演講。謝采江受鄧中夏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為該校文學研究會的主要成員,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1921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育德中學并留校任初中部國文教員。1925年1月,在謝采江倡導下,文學研究會創辦了文學期刊《微聲旬刊》,先后出刊5期,同年秋終刊。不久,文學研究會更名為海音文藝社,活動中心由保定移到北京沙灘31號,該社社員也有增加,除保定育德中學歷屆校友外,還有北京大學和女師大的部分學生。通過海音文藝社,謝采江在北京找到了旁聽名家教授講課的機會。同年暑假回家,與原育德中學時的同學、同鄉張秀中(定興一街人)商定,按股份制集資創辦了海音書局,出版《海音社文學叢書》,并陸續出版了一批中外文學譯著。并先后出版9部詩集,影響較大的有《荒山野唱》、《夢痕》、《野火》和《不快之意歌》等。著有小說《愛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