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仙(1890~1964)博野北辛莊村人。清末每年二月二鬧花會,集中附近村莊的獅子舞、少林拳、高蹺隊演出,會頭王老刁組織10多位青年加工整理民間小調進行演唱,使花會常辦不衰,王老仙是其中演技最突出的一個。他的演唱和表演曲調高亢,婉轉動聽,形象逼真,詼諧有趣,深受觀眾歡迎。后家境日趨衰敗,討飯糊口。為博得眾人歡心,他腰佩小花鼓,左手拿銅鑼,右手拿兩錘,能同時敲打或分別敲打鑼鼓,還能邊唱邊舞,有時把小銅鑼拋上半空,接回來繼續演唱。后收南堤圈韓小增為徒,二人搭伙“唱茶館”或撂場演唱,靠此養家度日,演唱的較有影響的曲目有《小看戲》、《繡八仙》、《畫扇面》、《李芳巧得妻》、《一百單八忍》等30多出。
王老仙雖目不識丁,但聰明過人,把唱詞念給他聽,隨即哼成曲譜。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新中國成立后,他配合中心工作,改新詞演唱。1954年河北電臺播放了他的演唱錄音,《河北日報》發表文章《王老仙的鑼鼓又響了》,并配有照片,縣文化館對王老仙的曲調進行了挖掘整理,并命名為“博野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