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陽初(1893~1990)四川巴中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入基督教會在四川省閬中縣辦的華英學校。光緒三十二年(1906),入成都基督教會辦的華美學校學習。宣統(tǒng)二年(1900),任成都一中英文教師。
1913年赴美國考入耶魯大學政治經濟系學習,開始受到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及美國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思想影響。1918年夏畢業(yè),獲博士學位,旋赴法國參加為中國勞工服務的工作。在巴黎,看到華工一字不識,且貧窮多病,認為“愚、貧、弱、私”是中國人的四大病源,幫助華工創(chuàng)辦了一個漢文班,編纂了一本《千字課》,自己擔任教師,每逢星期日上課,并創(chuàng)辦《華工周報》。在華工中開展啟蒙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1919年秋,再次赴美國,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主修歷史。1920年8月回國后,任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協(xié)會平民教育部主任。1922年,先后在湖南長沙、山東煙臺等地進行平民教育實驗。2月,其主編的《平民千字課》由青年協(xié)會書局刊行。1923年8月,與朱其慧在北京創(chuàng)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任干事長(起初稱總干事)。
1926年,選擇定縣(今定州)作為平民教育實驗區(qū),進行農業(yè)教育、農民研究和農村調查等主要工作。同年春,平民教育促進會設立普及農業(yè)科學院,10月,在定縣設立平民教育促進會辦事處。1928年夏,應邀訪問美國,得到美國各地熱心人士捐助。1929年6月,自美國回到北京。同年冬,晏陽初舉家遷居定縣,平民教育促進會總部與全體成員及家屬也同時遷往定縣。一批又一批學者和醫(yī)務工作者為了探索用教育改造社會的道路,也參加定縣實驗工作。
為有計劃、有步驟地搞好平民教育實驗,在晏陽初倡導下,學者們首先進行系統(tǒng)的社會調查。調查了定縣的歷史、地理、交通、經濟、政治、教育、民俗、戶籍、人口、農業(yè)、地畝、疾病、商業(yè)、物價等情況。通過社會調查,對定縣的農民生活、農村社會等情況有了全面認識和估價,從而研究制定出一套啟迪農民、改造鄉(xiāng)村、發(fā)展生產的方法。晏陽初所倡導的定縣平民教育試驗,以“除文盲、做新民”為宗旨,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核心,以鏟除“愚、貧、弱、私”四大劣根,提高大多數(shù)農民的“四力”,即智識力、生產力、強健力與團結力,造一代“新民”為奮斗目標。為了實現(xiàn)其宗旨和目標,他們制定了“四大教育”手段,即以文藝教育救愚,以生計教育救窮,以衛(wèi)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文藝教育,是從文字與藝術教育上著手,使農民識字脫盲,掌握求知的工具,促進文化生活,并對自然環(huán)境及社會生活有相當?shù)牧私狻榇耍麄兿群蟛捎煤蛯嵤┝硕喾N識字方法,采集選編了各種各樣的文藝讀物和娛樂節(jié)目,搜集研究了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修筑了農村露天劇場,建立了農民劇團。同時,在定縣城內設立了無線電廣播,不僅教人們讀書識字,還及時把農業(yè)、經濟信息傳遞給農民。生計教育,是從農業(yè)生產、農村經濟、農村工業(yè)各方面著手,以達到農村經濟建設的目標。開辦生計巡回學校,傳授切實可行的農業(yè)技術,研究高產的優(yōu)良品種,培育生長快、瘦肉型的“波支豬”。這個豬種,后來發(fā)展成為聞名全國的“定縣豬”。衛(wèi)生教育,是要解決農民的健康問題,普遍設立村、區(qū)、縣三級保健網。針對農村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及時提出了節(jié)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長的號召。公民教育,是要發(fā)展社會的團結力,啟發(fā)國民的自覺性,訓練他們的自治能力。為了保證“四大教育”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三大教育方式”,即學校式教育,以青年為主要對象,通過開辦各種平民學校來進行;社會式教育,以組織農民為對象,在農村開展一系列的有益活動,把教育實際化;家庭式教育,對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員分別組織起來進行教育。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夕,晏陽初將定縣平民教育促進會最主要部分撤退到湖南長沙,以湖南衡山縣為實驗縣。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留在定縣的最后一部分人員向長沙和四川疏散。1940年,國民政府決定推行定縣實驗經驗,晏陽初在四川省巴縣創(chuàng)辦中國鄉(xiāng)村建設育才學院,任院長,聘請四川省主席張群為校董。
1942年,晏陽初再次赴美國,宣講平民教育。1943年在紐約“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紀念大會”上,被國際學術界選為與愛因斯坦等并列的“世界上為社會貢獻最大、影響最廣的十大名人”之一。1944年到古巴哈瓦那傳播定縣實驗室。曾幾次受到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接見。1944年組織成立“平民教育運動中美委員會”。1945年回國,同年5月再次赴美國。1950年開始進行國際平民教育運動。1985年9月,回定縣參觀訪問。1990年1月17日在美國紐約病逝。